數字化的四大技術支柱
中國的數字化轉型發展的大致過程是:
2014年借鑒德國工業4.0戰略,與德國建立工業4.0合作;
2015年推出中國制造2025戰略;
2017年,通過《國務院關于“深化互聯網+先進制造業” 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》,延續中國制造2025戰略;
十四五規劃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。
工業互聯網平臺是數字經濟的底座。
從中國數字化轉型的歷程看,德國工業4.0戰略對中國數字化政策制定是非常有影響力的。
參考德國的數字化轉型的框架, 數字化轉型主要有4大支柱:(1)云計算,(2)大數據,(3)移動互聯網,(4)網絡。
云計算是數字化轉型的基礎
數字化會顛覆產業,而云計算是最重要的技術變革,是這一輪技術變革的基礎。 (1)通過云計算技術讓低成本大規模計算成為可能。既突破了規模的限制,又降低成本打開了規模增長的空間。 (2)提供規模化、敏捷、彈性、低成本的硬件、平臺、軟件能力。 (3)云計算通過IaaS,PaaS,SaaS的服務模式,實現了軟件行業的社會再分工,降低了企業使用軟件的技術門檻。激活了X as a Service模式,打開了商業模式創新的空間。 (4)云服務模式,促進IT部門從單純的IT技術運營,轉變為要兼顧企業戰略、企業業務的與公司發展戰略相關的重要部門。 (5)云計算促進數據的共享,降低了跨企業信息共享的門檻。 信息化時代,多數企業應用都是On-primes模式,而數字化轉型方案都是基于云計算平臺。 大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要素
在信息化時代,數據主要是結構化的,通常包括主數據和運營數據。這些數據是有直觀意義的。 而云計算打開了數據存儲、處理的空間,可以將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數據存儲到數據銀行,并利用數據分析獲得數據洞察,提供智能化的服務。 移動互聯網的興起,進入后PC時代
智能手機的應用促進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。智能手機的普及,突破了網絡用戶的數量,提供了使用的便捷性,豐富了應用的種類。 智能手機可以作為一個人機交互的重要工具,方便與其他設備的連接。比如智能標簽、智能手表、智能眼鏡等基于物聯網的智能產品,通常需要借助智能手機作為人機交互的接口。 智能手機內嵌傳感器,比如照相機、聲音、GPS、陀螺儀等多種傳感器,方便用戶實時獲得數據。比如借助GPS,智能手機的普及,不僅促進了導航軟件這個行業,基于導航功能,打破了物流、出行、外賣的服務瓶頸,激發了新的業務模式。 當然智能手機的應用,還打破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,讓員工可以隨時工作。 業務網絡化 移動化聯網的發展,不僅僅促進了社交網絡的發展。 隨著網絡的完善,物聯網應用越來越豐富,不僅人與人之間實現數據連接,人與物,物與物,人與流程、物與流程全部實現連接。 連接的人、物、流程借助智能技術,就可以將人逐步從事務性的工作中解放出來,從而從事價值更大的創造性工作。 而設備在更大范圍的連接,必然提升資源的利用效率,促進創造更大的價值。同時也能促進產業分工,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。 德國的數字化轉型戰略中,第一步是工業4.0,第二步是智能服務的世界,而智能服務的世界構建的是一個服務網絡。現在歐洲正在推動汽車行業的業務網絡CATENA-X就是業務網絡化的最重要的一個示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