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-2月工業企業利潤下降超20%的背后
其中,1—2月份,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5837.8億元,下降32.6%。
1—2月份,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,10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,1個行業減虧,28個行業下降,2個行業由盈轉虧。主要行業利潤情況如下:電力、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53.1%,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41.5%,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0.2%,專用設備制造業下降8.9%,紡織業下降37.1%,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下降39.2%,汽車制造業下降41.7%,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下降56.6%,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57.2%,計算機、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下降77.1%,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、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均由盈利轉為虧損。
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孫曉分析,1—2月份,受量價等多因素影響,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22.9%。一是從收入看,盡管工業生產有所回升,但市場需求尚未完全恢復,企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.3%,降幅較上年12月份擴大1.0個百分點;二是從成本看,營收降幅大于成本降幅,導致企業毛利下降,下拉工業利潤18.6個百分點;三是從價格看,PPI受同期基數較高影響,1—2月份同比下降1.1%,降幅較上年12月份有所擴大,對企業盈利形成較大壓力。受上述因素影響,原材料和裝備制造業利潤降幅較大,分別下拉工業利潤15.7、6.5個百分點。
值得一提的是,新動能行業利潤較快增長。1—2月份,電氣機械行業受動力電池、光伏設備等產品帶動,利潤同比增長41.5%,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;鐵路船舶航空航天運輸設備行業受海洋工程裝備、電動自行車制造等帶動,利潤同比增長64.8%。
下階段,隨著生產生活秩序恢復正常,市場需求逐步恢復,產銷銜接水平提高,基數效應影響減弱,工業企業利潤有望逐步回升。
這一現狀和趨勢在國家統計局于3月15日發布的2023年1-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生產主要數據也得以印證:1—2月份,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.4%,增速較上年12月份加快1.1個百分點,結束了自上年4季度以來的逐月回落態勢。從三大門類看,制造業增長2.1%。
1—2月份,多數行業和產品回升。在工業41個大類行業中,22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,增長面達53.7%;28個行業增加值增速較上年12月份加快或降幅收窄,占68.3%。在統計的62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,364種產品產量增速較上年12月份加快或降幅收窄,占58.7%。
來源:國家統計局
數據顯示,1—2月份,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.8%,較上年12月份加快1.3個百分點,對全部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2.2%。新產品延續快速增長態勢,1—2月份,風力發電機組、充電樁、光伏電池等新能源產品產量分別增長103.5%、66.7%、40.8%,太陽能工業用超白玻璃、多晶硅、單晶硅等新材料產品產量分別增長103.8%、86.3%、44.7%。
但也要看到,1-2月,工業機器人產量約6.2萬套,同比下降19.2%。如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首席統計師王新所言,雖然1—2月份工業生產企穩回升,但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,需求收縮、供給沖擊、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依然存在,工業經濟回升的基礎尚不牢固,實現工業經濟運行整體好轉仍需付出艱苦努力。
2023年一季度,中國機器人行業仍處在黎明前的復蘇陣痛期,而我國已經連續9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國家,機器替人是制造業未來的趨勢,2023年,新能源行業延續擴張態勢,新能源汽車、鋰電、光伏等領域對于工業機器人的需求仍將持續提升。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7部門印發的《“機器人+”應用行動實施方案》,到2025年,制造業機器人密度將較2020年實現翻番。